当前位置:首页 > 正文
罗定妇幼心灵的守护者,他们最懂“来自星星的孩子”
发布时间 : 2025-04-03 10:50
来源 : 罗定市妇幼保健院
浏览次数 : 45 【字体:
背景颜色:
分享到:
在广东省精神残疾人及亲友协会举办的“星闪粤湾”——广东省2025年世界孤独症关注日系列活动中,我院儿童康复科特教康训师冼秋嫦凭借其在关爱孤独症儿童工作中的卓越表现,荣获“最美星星守护者”嘉许。




冼秋嫦于2018年9月进入我院儿童康复科。五年多的时间,她始终以专业素养与赤诚之心投身特殊教育,累计帮助85%的受训儿童顺利融入普教体系,用行动诠释了康复工作者的使命担当。

她深耕专业领域,系统掌握应用行为分析(ABA)、结构化教学等核心技术,为每位儿童量身定制个性化康复计划。面对干预中的挑战,她以超乎常人的耐心细致观察儿童行为,灵活调整策略:或利用音乐教具激发兴趣,或通过游戏化互动建立信任,曾连续三个月用渐进式脱敏法帮助重度敏感儿童适应课堂环境。她坚信"融合教育始于家庭",常态化开展家长培训,独创"家庭干预周计划表",指导家长将康复融入生活细节,构建起医院—家庭协同干预网络。




在基层服务中,她主导的“养育照护小组”覆盖200余户家庭,设计的“向日葵亲子小屋”融合课程广受好评,多次受邀为同行分享管理经验。一位家长感言:“她不仅是老师,更是孩子成长路上的点灯人。”




从评估干预到社会融合,从个案支持到群体服务,冼秋嫦老师用五年坚守证明:专业与温度并重的康复教育,终能让“星星的孩子”闪耀出独特的光芒。



 
妇幼健康科普



今天是一个特别的日子,4月2日——世界孤独症日,今年是第18个孤独症日,中国精协公布了今年的宣传主题号:“落实关爱行动实施方案,促进孤独症群体全面发展。”这一主题不仅彰显了社会对孤独症群体的深切关注,更预示着我们将共同努力全面推进孤独症人士的成长与发展。因为家庭干预对孤独症儿童尤为重要,今天来为大家分享一些科学有效的干预方法——孤独症儿童异常行为的处理,让我们携手,用爱和理解搭建起一座桥梁,连接孤独症与世界的每一个角落。让我们共同为孤独症群体点亮希望之光,让他们的世界更加温暖、更加美好。




孤独症(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 ASD )又称自闭症,是一种起病于发育早期、以社交沟通障碍、兴趣狭隘、行为重复刻板为主要特征,不同程度地影响儿童发展的复杂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

对于孤独症儿童而言,他们的世界充满了各种挑战,而问题行为可能是他们表达疑惑、不安或不适等情绪的一种方式,但是对于家长而言,这些问题行为却令他们十分头疼。下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孤独症儿童问题行为的识别以及应对策略。



一、如何识别孤独症儿童的问题行为



1.常见孤独症儿童学习及行为特点:兴趣狭隘、不听指令、坐不住、不感兴趣、独自玩耍、表达不清、交往技能不足......

2.常见孤独症异常行为:自我陶醉如转圈、转手、重复某项行为、哭闹、发脾气、打人、摔东西、咬东西......




二、如何应对孤独症儿童的问题行为


要消除孩子的问题行为,首先要学会分辨不同问题行为的功能,了解行为背后的原因,要看孩子的行为问题属于以下所说的哪一种,也要注意有没有存在身体不适的情况,当孩子出现行为问题时,先不要着急批评、惩罚,而要先观察再综合分析来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异常行为问题的原因一般来说可以总结为以下四点:


01、想要获得满足


举例:明明想要买小车玩具,但是妈妈拒绝了他,于是明明就开始发脾气,躺在地上打滚,当妈妈把小车玩具卖给他后,明明安静了也不躺地上了。此时,明明发脾气、躺在地上就是为了获得满足。

处理方法:可以采用隔离法或分散注意,待孩子安静后,再教导孩子用适当的方式表达
自己的需求和情感,以此来替代问题行为。



02、想要获得关注


举例:当妈妈在忙没有理会明明时,明明开始扔东西,妈妈过来安抚明明,明明就不扔东西了。此时,明明扔东西就是为了获得妈妈的关注。

处理方法:安全的情况下,选择忽略,但平时要多关注孩子,多与孩子互动,提供充足的安全感。



03、想要逃避某个任务


举例:老师让明明跟着读卡片,明明就大喊大叫并且把卡片撕掉,当老师不让明明读卡片了,明明就停止大喊大叫,也不撕卡片了。此时,明明大喊大叫撕卡片的目的就是为了逃避读卡片。

处理方法:任务难度过大或无兴趣——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及进度;技能不足——给予辅助、奖励、增加自信心;会,但不愿意做——利用奖励的方法,坚持学习。



04、自我刺激


举例:明明在无聊的时候喜欢晃动自己的手指或者转圈、盯着灯光看。天天喜欢观看窗外的车辆来来往往,喜欢睡前自言自语,以上行为就属于自我刺激行为。

处理方法:无聊所致——培养兴趣爱好,分散注意找一些替代活动;紧张、焦虑所致—给予放松、安抚。

识别与应对孤独症儿童的问题行为是一个长期且需要耐心与细心的过程,家长应摒弃简单粗暴的批评方式,通过了解问题行为背后的原因、使用多元化的策略,帮助孤独症儿童逐步建立起积极、健康的行为模式,让他们在关爱与理解中尽可能地绽放属于自己的光彩!




 
特教康训师冼秋嫦

个人简介




冼秋嫦  特教康训师

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孤独症康复教育执证康训师

初级中学教师资格证和孤独症康复资格证

擅长项目:认知语言、结构化教学、行为分析,致力于根据孤独症孩子特点进行个别化教学,提升孩子的认知、语言表达及理解综合能力。

毕业于:小学教育专业,学前教育专业。

2018年至今从事儿童自闭症康复教育工作





文章:郭晓蓓、梁业娇

审核:梁美嫦

【妇幼健康科普】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
分享到:
相关文章
版权所有(c) 罗定市妇幼保健院 ,未经许可 不得擅自复制、镜象 网站地图
主办单位: 罗定市妇幼保健院  承办单位: 罗定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
罗定市妇幼保健院 制作和维护   
ICP备案: 粤ICP备09004295号    网站标识码:4453810038    公安备案: 粤公网安备 44538102000008号